认真落实改革开放政策,坚持以市场化思维和手段推动改革、扩大开放,激活发展动力。
但在抗疫初期,各县区可以做核酸检测的医疗机构较少,老百姓做一次核酸需要排队多时,李国英代表因此提出,应加强全市传染病防治能力及核酸检测能力建设。一场场专题调研、一次次集中视察,承载着群众的期待和关切。
一份份建议意见、一项项代表活动,体现着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务实。(固原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胡 欣)。想人民所想,传人民之声。今后,市五届人大的代表将不辱使命,砥砺前行,学习借鉴上一届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好经验、好做法,围绕市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大局,进一步创新议案建议办理方式和方法,坚持为民谋利、为民尽责,多深入基层一线,多倾听群众心声,用实际行动检验初心使命,为群众办更多好事、实事,暖心事,为奋力谱写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固原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除了提出议案建议,人大代表们一直在行动:深入开展人大代表双联活动,先后走访基层人大代表58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520余条,全部进行了梳理交办
政协换届后,市政协四届委员中的部分委员将不再担任市政协委员,但他们留下的好做法、好经验、好作风,将成为市政协五届委员会继续做好政协工作的宝贵财富。民进固原市委员会、郭宝军等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提案,各县(区)结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以农村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改善及污水防治、河道治理、荒山绿化为重点,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乡村环境绿化、美化、亮化程度明显提升。作为宁南山区最大的肉牛养殖核心区和西北肉牛生产、加工、销售的重要集散地,泾源县乘着闽宁协作的东风,创新出户入园肉牛养殖模式,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共融,走出了一条乡村产业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建立互学互帮机制,通过人才互派交流,请进来教派出去学,借鉴厦门乡村振兴的先进理念、经验、技术,助力泾源乡村振兴工作。聚焦特色产业,在肉牛养殖、生态经济和中蜂养殖等特色产业上持续发力,建设肉牛出户入园项目9个、中蜂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0个,培育发展反季节食用菌,全年新增引导落地投产12家企业,实际到位投资1.17亿元。打造闽宁纺织园、闽宁菌草产业园区各1家。新引导入驻4家闽籍企业,其中闽宁纺织园引进巨华户外用品公司、多娇户外用品纺织公司,闽宁菌草产业园入驻鑫鼎科技公司、皇达生物科技公司。
泾源县与海沧区、同安区深化闽宁协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携手阔步前行。通过扩大海沧区宁夏特产馆营销品种,新建同安区特产馆,推动农特产品入厦销售,全年完成特色农产品销售1.41亿元。
厦门市出台针对性劳务政策,泾源县积极主动与区内外企业对接联系就业岗位,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全年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4918人,转移到东部结对省市就业数80人,脱贫劳动力38人。泉祥、巨华等企业入驻乡镇帮扶车间,吸纳农村劳动力1000多人,加工生产包袋、户外用品等产品,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让脱贫人口实现就近就业、顾家挣钱两不误。福建省选派到泾源县的专技人才50人,涵盖教师、医生、乡村振兴行业领域,有效缓解当地专业人才短缺问题。泾源县各乡镇、村社区与海沧区、同安区的乡镇和村社区,学校与学校、医院与医院、部门与部门,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建立结对关系
泉祥、巨华等企业入驻乡镇帮扶车间,吸纳农村劳动力1000多人,加工生产包袋、户外用品等产品,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让脱贫人口实现就近就业、顾家挣钱两不误。新引进4家入园企业实际到位投资6200万元。深冬的六盘山地区寒气逼人,但在泾源县泉祥户外纺织用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数百台缝纫机飞速运转,工人们忙着给衣服和背包缝线、钉扣、打包,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新引导入驻4家闽籍企业,其中闽宁纺织园引进巨华户外用品公司、多娇户外用品纺织公司,闽宁菌草产业园入驻鑫鼎科技公司、皇达生物科技公司。
公司总经理黄水海介绍,产品均为外贸订单,在泾源生产的户外用品全部出口。纺织车间日常用工400多人,高峰期用工1000多人,人均工资4000元左右。
聚焦特色产业,在肉牛养殖、生态经济和中蜂养殖等特色产业上持续发力,建设肉牛出户入园项目9个、中蜂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0个,培育发展反季节食用菌,全年新增引导落地投产12家企业,实际到位投资1.17亿元。安排闽宁协作资金4700万元,围绕产业合作、消费帮扶、闽宁乡村振兴示范村提升等重点,实施10大类19个项目。
泾源县各乡镇、村社区与海沧区、同安区的乡镇和村社区,学校与学校、医院与医院、部门与部门,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建立结对关系。与海沧区、同安区进一步深化协作,部门、街镇、村居、社会组织、企业结对帮扶全面开花。坚持宁夏所需、福建所能,精细安排项目、精准使用资金、精实工作措施,切实提高帮扶实效。通过扩大海沧区宁夏特产馆营销品种,新建同安区特产馆,推动农特产品入厦销售,全年完成特色农产品销售1.41亿元。泾源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2019年,黄水海看中泾源县劳动力资源优势,将车间从福建省厦门市迁到泾源县。
厦门市出台针对性劳务政策,泾源县积极主动与区内外企业对接联系就业岗位,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全年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4918人,转移到东部结对省市就业数80人,脱贫劳动力38人。建立互学互帮机制,通过人才互派交流,请进来教派出去学,借鉴厦门乡村振兴的先进理念、经验、技术,助力泾源乡村振兴工作。
泾源县与海沧区、同安区深化闽宁协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携手阔步前行。打造闽宁纺织园、闽宁菌草产业园区各1家。
今年以来,泾源县落实全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部署要求,统筹疫情防控与发展,结合五个示范县建设,落实劳务协作、消费帮扶、产业合作、闽宁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等重点任务,切实推动闽宁协作走深走实。福建省选派到泾源县的专技人才50人,涵盖教师、医生、乡村振兴行业领域,有效缓解当地专业人才短缺问题。
作为宁南山区最大的肉牛养殖核心区和西北肉牛生产、加工、销售的重要集散地,泾源县乘着闽宁协作的东风,创新出户入园肉牛养殖模式,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共融,走出了一条乡村产业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新路米永贵说,入选的家庭还有积分奖励,可以在积分银行兑换生活物品,大家保护环境的劲头更大了,心气儿更足了。乡村环境越来越美,农民精神越来越富裕,幸福感也会越来越强。建设庭院小菜园小果园4816个,实施村旁、路旁、宅旁绿化工程,绿植修剪41100株、补植河北杨20682株、道路花种植66.4公里。
原州区整治人居环境 剡文鑫摄三营镇只是原州区的一个缩影,为了做好改善优化人居环境工作,原州区配套建设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成3648座下水道型厕所改造,实现移民安置区卫生户厕全覆盖。在家门口主干道路两侧建设的小花园,不但为院落增色不少,还不用为清理牛粪犯愁。
此外,原州区还把安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文明建设等列入十四五规划重要内容,结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大移民安置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走巷入户看见光荣户,我是看在眼里羡慕在心里。
同时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将辖区6.1万常住农户纳入网格化管理。三营镇党委书记顾正军说,根据群众反馈的意见,三营镇每月1次督察评比、每天2次垃圾回收、微信群早中晚3次推送、4级网格压实责任,方法对路,群众也主动参与环境整治。
曾是原州区三营镇安和村的真实写照,自三营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全镇村容村貌大变样,房前屋后靓了,群众的眼前亮了。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紧盯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大力开展就业帮扶、配套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整治人居环境、健全保障体系、推进文明建设等工作,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俯瞰原州区 剡文鑫摄下雨两脚泥,刮风一身土。今年以来,安和村大力开展环境整治,通过组织评选最美庭院、卫生光荣户,鼓励村民主动参与环境保护。
马真礼说,志愿者组成服务队,通过提建议、广宣传,动员其他村民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兴旺繁荣发展,环境优美宜居宜业,才能让群众牢牢扎根。
自家美不算美,家家美村子才美。村民米永贵对村里的变化十分欣喜。
村道干净整洁 剡文鑫摄像米永贵一样积极投身环保的,还有村民马真礼,他不仅将自家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净整洁,还变身环境整治志愿者。如今,三营镇类似马真礼这样的村民越来越多,大家都积极行动争做最美。